<s id="5rtma"></s>
    1. <th id="5rtma"></th>
    2. <th id="5rtma"></th>
          1. ?
            Sci論文 - 至繁歸于至簡,Sci論文網。 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
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 > 管理論文 > 正文

            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電網企業審計關注點探討論文

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03-01 09:32:12 文章來源:SCI論文網 我要評論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SCI論文(www.0546wclm.com):

              摘 要: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 前實現碳中和,這意味著能源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, 電網 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,新的風險點將不斷 顯現。本文對各種風險類型與內部審計發揮防控作用進行 論述,以確定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,切實提高新形勢下電 網企業對風險的管控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關鍵詞:碳達峰;碳中和;審計關注;風險導向

              一、碳達峰、碳中和的政策背景

              中國政府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爭取2030年前達到峰 值,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。目前,電力行業是碳排放的 最大來源。據統計,國內電力行業碳排放占到一次能源 碳排放總量的41%, 而能源行業的碳排放占到全社會碳 排放總量的90%左右。其他交通、建筑、冶金、市政供 暖等行業領域在減少碳排放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就 是實現電氣化,從根本上來說是將本行業的碳排放問題 轉移到電力行業。因此,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問題處理是 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的關鍵行業,碳達峰、碳中和戰略 落地的重點在于電力行業對政策的解讀和措施的執行 上。本文按照風險導向的審計理論,分析電網企業在碳 達峰、碳中和背景下面臨的各種新的風險,嘗試將各種 風險與內部審計發揮的防控作用進行論述,以確定內部 審計工作的關注點,切實提高新形勢下電網企業對新的 風險的管控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基于風險導向的審計

              對照歐美日等國家, 中國要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 的目標,所采取的方式大致相同,即圍繞碳排放的主要 部門和環節,實現“電力部門深度脫碳、終端非電力部 門深度電氣化、終端耗電設備節能提效、碳排放端充分 綠化” [1] ??梢灶A見,國家將出臺一系列能源經濟政策 來推動碳達峰、碳中和。隨著國家能源經濟政策的變化 以及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,電網企業將面臨許多新的 風險。企業管理層往往需要依靠內部審計工作來揭示企 業存在的風險[2] 。因此,內部審計工作必須要轉變傳統的審計理念,提高審計站位,拓展審計工作的廣度和深 度,在對企業所處社會和行業的宏觀環境、戰略目標和 關鍵經營環節分析的基礎上,通過風險評估找出審計的 重點領域、重點環節,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 力,改善公司運營,服務公司戰略目標的達成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電網企業風險導向審計新的關注點

              1.新能源消納對電網安全運行風險及審計關注點

              傳統電力供應安全體系是建立在以煤電、水電、氣 電、核電為基礎的“源隨荷動”模式上。中國的電力系 統目前仍以煤電為主體,煤電起到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 作用。但在碳達峰目標下,可再生能源大規模、大比例 進入電力系統,以光伏、風電為主體的電力系統在大面 積、長時間的陰雨天、靜風天時將面臨重大電力斷供風 險。在2020年冬季,個別省份重新出現限電,限電最為 嚴重的湖南,可再生能源比例也位居國內前列,這是能 源綠色轉型面臨的典型困難[3]。

            \

              內部審計一方面要堅持國家能源發展的大局, 同 時也需要關注新能源并網接入電網后對系統的安全穩定 性影響。重點關注在措施執行上調度部門是否采取優化 的調度運行方式和提高系統的備用容量;是否應對消納 大規模的新能源裝機,調整電網結構,提升系統調節能 力;是否配套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建設,改造煤電調節靈 活性,是否推動儲能的規?;瘧?是否存在因系統備 用能力不足而導致棄風、棄光情況;是否深挖需求側潛 力,通過構建需求側智能管控系統,實現荷隨源動、源 荷互動,為新能源間歇性問題提供解決路徑;可再生能 源發電裝機規模是否遠超國家規劃確定的數量等。通過 審計關注評估新能源消納措施執行情況的薄弱環節,提 請企業的決策者向政府有關部門爭取出臺更加有利于節 約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能源政策。

              2.對電網公司投資風險及審計關注點

              中國規劃在2030年非化石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 25%的目標, 這就要求未來幾年風光發電的裝機容量將 會遠高于25%的比重。但由于風光發電具有極強的不穩 定性,需要匹配相應規模的火電調相機組或儲能設施進 行深度調峰配合才能實現整個供電體系的穩定性[4] ,這將大大增加電網基礎設施的投資。在電力市場改革的大 環境下,電網投資金額相比之前減少了。近年,我國用電量年增速大概在5%左右,因此電網投資除保證完善網 架結構和新增負荷增長外,還要更多地傾斜于投資與新 能源配套的項目上,電網將面臨更大的資金投資風險。

              從風險導向審計觀點看,內部審計應及時提示管理 層高度關注精準投資,強化價值投資觀念,以問題為導 向,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電網運行風險高等關鍵問題的 措施,關注資金安排和分配是否合理,項目規劃是否科 學;是否大力支持跨省區能源資源優化配置;是否提高 能源輸配效率;是否實施城鄉配電網建設和智能升級, 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,消除電網運行存在問題和薄弱 環節,提高投資的效益性。電網企業應積極向國家爭取 政策補貼,通過調節電價等方式,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和市場競爭力,立足長遠發展,有效防范投資風險。內 部審計要提出供公司決策參考的意見建議,從審計的視 角推動完善和碳達峰、碳中和的措施。

              3.對電價的影響及審計關注點

              2020年,發改委、財政部和能源局聯合印發《關于 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》和《關 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 項的補充通知》,明確了風電、光伏、生物質發電等項 目全生命周期的合理利用小時數,對納入可再生能源發 電補貼清單范圍的項目,所發電量超過全生命周期補貼 電量部分,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。風電、光伏電量補 貼的方式由全電量補貼向全生命周期補貼轉變。隨著大 規模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,補貼逐步退出,電網運行 中的各種風險控制成本必然傳導至終端用戶。

              在電價改革政策中,審計關注點主要是電價的改革 要在終端銷售電價中能夠反映用電真實成本,其中主要 有電量,容量,輸配電成本等;銷售電價是否更好地解 鎖需求側靈活性,幫助可再生能源并網;是否加速現貨 市場建設,包括以稀缺性定價改善現貨市場價格信號, 以及允許所有資源公平競爭;是否更好地普及和應用智 能電表及智能終端,使得用戶側可以響應更為靈活的價 格機制;是否在市場設計中體現用戶的意志,進入零售 市場的大用戶可以更自主地參與需求響應,簽訂靈活電 價合同,采用自發自用等多種模式;電價附加征收標準 是否及時調整;電價附加費是否依法嚴格征收,對自備 電廠、地方電網用電是否長期未征或少征。通過內部審 計關注,引導有關業務部門及時關注電價風險,并制定 防范措施化解風險。

              4.對電網內部低碳發展影響及審計關注點

              在碳達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除了執行國家政策,內部審計應當關注企業內部挖潛空間,不斷降低企業內部能耗水平。重點從三個方面進行關注。一是企業是否把 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,落實全面節約戰略。二是企業 在節能措施上是否加大節能設備改造投資力度。對于存 量的運行年限較長的高能耗變壓器,制定改造計劃,逐 步淘汰。三是是否全面加強線損管理,是否加快配電網 改造降低綜合線損率,線路、配電臺區低壓線路、專變 計量等進行節能改造,降低綜合線損率,加強電力需求 側管理等,推動能源利用效率提升。

            \

              四、審計工作建議

              (1) 提高審計戰略視野, 關注政策“最先一公 里”,提供決策參考或建議。首先,審計要關注應對國 家政策變化制定的戰略規劃和政策目標是否科學、措施 是否得力、機制是否健全,程序是否合法。其次,從宏 觀環境來看,目前電網企業正處于大變革、大發展的時 代,內部審計工作要認清發展局勢,了解國家宏觀經濟 政策,從總體上對電網企業的發展態勢進行把握,通過 綜合研判未來電網企業發展的整體環境,識別出企業風 險因素和風險大小程度,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準確的 信息和科學的依據。

              (2)審計人員需要不斷地完善知識結構,拓寬知 識面,提升綜合業務素質,培養“一專多能”的綜合審 計人才。在新的形勢下,特別要從信息技術和企業風險 管理等方面提升業務能力,協助企業識別風險、評估風 險,為管理層提供各種形勢下企業所面臨風險的變化情 況,持續跟蹤和監督風險控制實施情況。

              (3) 加強信息化手段應用。隨著能源結構的變 革,電網企業未來要構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模型,突破 “源隨荷動”的控制模式,提升能源電力系統整體運行 效率,開展能源互聯網建設,實現傳統電網的數字化升 級。因此,審計手段必須跟上信息化的發展,只有在審 計工作中運用大數據挖掘、人工智能分析等新方法,才 能對內部風險進行分析,實現基于風險導向的審計。

              參考文獻

              [1] 何建坤.中國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[R].北京: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,2020.

              [2] 黃卓,江瑩.公共政策審計:新時代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[J].審計于理財,2019(1):13-14.

              [3] 王秀強,吳越,王佳麗.中國綠色電力消費能力提升專題研究報告[R].北京:世界自然基金會(瑞士)北京代表處, 2019.

              [4] 能源基金會.中國電力系統轉型報告[R].北京:電力規劃設計總院,2019.

            關注SCI論文創作發表,尋求SCI論文修改潤色、SCI論文代發表等服務支撐,請鎖定SCI論文網!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文章出自SCI論文網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0546wclm.com/guanlilunwen/36088.html

            發表評論

            Sci論文網 - Sci論文發表 - Sci論文修改潤色 - Sci論文期刊 - Sci論文代發
            Copyright ? Sci論文網 版權所有 | SCI論文網手機版 | 豫ICP備2022008342號-1 | 網站地圖xml | 百度地圖xml
            永久不封国产毛片av网煮站
            <s id="5rtma"></s>
              1. <th id="5rtma"></th>
              2. <th id="5rtma"></th>